议题:审稿人认为我的稿件没有创新,建议期刊退稿,但我也读过很多没有新意的学术文章。请问审稿人所谓的"创新"是什么意思?
— 写作课的某博士生
说明:
每篇学术期刊文章都应该有学术贡献来参与有关特定领域的期刊讨论。统计发现,期刊退稿原因中,最常见的是文章缺乏新意、无显著的学术贡献或重要性。
创新贡献有许多种类:应用新方法解决老议题、用既有方法发现新的结果、复制既有研究、使用新数据审视既有议题、针对议题提出新理论或解释、分析领域内的趋势与挑战、针对理所当然的议题提出新证据等;创新也可以来自新的研究地点或不同的参与者。总而言之,有众多方法可以贡献期刊的学术讨论。
参考以上创新贡献种类,您不妨审视自己的文章,思考学术贡献(即参与期刊对话的内容)为何?这些贡献是否崭新又重要?您是否能为学术领域提供新颖的观点?
什么是新创意与重要性?
以下例子或许能帮助您理解什么是创新性与重要性。
假设您的研究是有关博士生、指导教授和毕业率,并观察和统计全国不同学科在不同时期的博士生毕业率(大学通常会提供这类数据,且审计经常使用这类数据)。您针对3门学科,访问了15对刚毕业的博士生与他们的指导教授。另外,您也找到一些在学期间退学的博士生,并访问他们及其指导教授。您本想提供问卷给受访对象,但因采访时间有限而作罢,而且您的指导教授说搜集的资料已足够。您审视资料后发现:指导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素。
您的文章以这个发现作为结论,自信地写下贡献,即指导教授与完成学业有关。您投稿到知名研究期刊,而且感觉自我良好,认为自己的稿件符合期刊主旨、满足读者对这类议题的兴趣、观点明确(指导教授对毕业很重要)。然而,您的稿件被桌拒(desk reject),理由是:没有学术贡献。
从上述例子很容易看出为什么这篇研究没有贡献。所有研究期刊的读者都知道如果要毕业,指导教授很重要,这几乎可以说是常识。不只期刊读者,任何硕士生、博士生都知道指导教授很重要;社群媒体上,到处都有关于指导教授重要性的讨论。因此,您的主张就显得没那么意义重大了。当然,若您能出指导教授不重要的相反主张,那就另当别论了。
研究期刊的读者多半对指导教授的相关议题比较有兴趣,但他们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指导教授为何重要、何时重要、哪里重要、对谁重要、有多重要等。
假设我现在要给刚才那位被桌拒的作者一些建议,我可能先问这位作者:"您是否能讨论学生退学跟指导教授的直接联系?您讨论的学科,彼此有没有什么差异?您认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学位研究议题并不在指导教授擅长领域,从而导致学生退学?博士毕业生的指导教授是否有共同的特性?没毕业的博士生是否有共同点,比如指导教授或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协助?您是否能将指导教授因素与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如学校做法、高教方式、生活环境等,来做比较?"等。
我强烈建议作者善于运用收集的资料,从不同分析角度来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论文的发表。
避免学术论文遭到退稿的策略
推荐两个浅显易懂,避免稿件因没有重要性而遭退稿的策略:
- 认真思考特定学术圈对贡献的定义是什么
有些期刊或领域认为证实、复制特定发现很重要,但上述例子显示有些期刊或领域则不以为然。如果是这样,您就要分辨研究文章中,哪些是大家已经知道或视为理所当然的、哪些是有创新研究价值的以及是否有什么方法论、原因、时间、地点、对象、程度是可以讨论的。
- 在前言建立议题,凸显研究重要性及贡献度
不妨参照此列句:"大家都知道完成学业的其中一项因素是指导教授(来源),但还有更多可以探讨的议题(您文章的标题),因为……"。
在结论部分解释结果的政策、实务或研究意涵时,请记得重申研究的贡献与其重要性。
结论
我知道,无论是文章的新创意或重要性,最终都是由同行审稿人衡量,而审稿人标准不一,您再怎么努力说明自己的贡献,审稿人仍可能认为贡献不足。不过,您若能仔细思考研究领域与期刊的既有知识对话,并预期研究所带来的贡献,文章遭退稿的机率必定大幅降低。
永远请记得思考:"读者已经知道主题的哪些事、有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我可以添加什么、是否有什么方法、原因、时间、地点、对象、程度是值得讨论的"。